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,現代的物質檢測技術不僅可以通過物質的形態、微觀構造、化學成分及蛋白質DNA分子方面進行分析檢測,而且可以通過物質的揮發性氣體來推斷其內部質量情況。常見氣體檢測分析技術有電子鼻(e-nose)、氣相色譜法(GC)、氣相色譜-質譜聯用法(GC-MS)、二維氣相色譜法(GC×GC)、氣相色譜-嗅覺質譜法(GC-O-MS)、氣相色譜-離子遷移譜(GC-IMS)等,氣體檢測技術已在環境與醫療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。
GC-IMS作為氣體分離檢測技術之一,具有節檢測時間短、測試成本低、敏度高、精準度高、痕量識別氣體等優勢。與GC-MS技術相比該技術無需真空要求,在常壓下即可測試,降低了檢測成本,該技術通過離子漂移時間的差異檢測揮發性物質,可對低濃度揮發性物質痕量檢測,彌補了GC-MS技術對小相對分子質量和低含量揮發性物質的靈敏度較低的不足。其次該技術對樣品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進行2次分離,與直接使用傳感器檢測混合揮發性物質的電子鼻技術相比,更加充分分離鑒定揮發性成分,彌補了其檢測模糊性的缺點,增加了檢測精度。最后GC-IMS技術融合了氣相色譜技術高效分離與離子遷移技術痕量檢測的特點,能夠多層次捕捉揮發性氣體,并且在數據輸出方面具有可視化的特點,可將檢測到的揮發性有機成分(VOCs)以三維圖譜形式展現。目前該技術廣泛應用于食品、醫藥、環境、煙草、微生物、糧油等領域,在食品與醫藥領域的應用頻率較高。
中藥是中醫藥發展的基礎,中藥的質量影響其臨床療效,因此對中藥進行質量監測及合理評價十分重要。由于中藥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,其質量問題較為突出,常出現真假難分、產地難分、生長期不足、加工損失等問題。在傳統中藥鑒別實踐中,常使用眼觀、手摸、口嘗、鼻聞的方法,氣味是中藥質量的重要判斷指標之一,如砂仁“氣芳香而濃烈,味辛涼、微苦"、安宮牛黃丸“氣芳香濃郁,味微苦",因此通過氣味對中藥質量評價有理可依。傳統實踐中僅依靠人的經驗評估藥材質量,具有主觀性和模糊性,GC-IMS技術可彌補經驗判斷的不足,將中藥氣味數字化,實現對中藥氣味的客觀評估。